我是酸酸甜甜的杨梅_杨梅的自述作文500字
远看红脸好相貌,
近看一脸红疙瘩。
别看样子小又小,
味道可是酸又甜。
你知道我是谁吗?对了,我就是酸酸甜甜的杨梅。
五月的时候,下过几场蒙蒙细雨,我的妈妈——杨梅树带着它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妈妈的树枝间,傻睡着一群一群的青果子,那就是我和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个个爱捉迷藏的孩子,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在阳光下,我们又像一串串玉珍珠,一串串青里透红的珍珠,晶莹闪光。我不时从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欣赏着令人欣喜的人间世界。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长大的我和我们的兄弟姐妹。我长着圆圆的身子,和桂圆一样大,我遍身生着小刺。等我渐渐老了,刺也渐渐软了,平了。人们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我那平滑的刺,使人们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我的生长情况是这样的:我先是绿绿的,再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我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人们看到我是黑的。人们轻轻咬开我的“身体”,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血”。没有成长完毕的我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可是,你们也不要多吃,吃的太多,你们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自述,你也喜欢吃我了吗?
《乐死人的文学史》-读后感500字
当我刚拿到《乐死人的文学史》唐代篇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乐死人”这三个字和滑稽的古人所吸引。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许多问题——窦昕是谁?为什么叫乐死人的文学史?带着这些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我在看书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对非常有趣的人,他们就【yuerzhinan.com】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白豪迈潇洒,没心没肺;杜甫忧愁忧民,多愁善感。但就是这两个性格不同、相差11岁的人却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李白有一次喝酒喝坏了脑子,做了一些傻事,皇帝将他赶出了京城,但是他的名气远播千里,很多人都很崇拜他。杜甫也是刚从落榜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也写了一些诗作,小有名气,虽然不能和李白相提并论,却仍然不能阻挡两人成为好朋友。难怪李白在《戏赠杜甫》中用“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开杜甫的玩笑,杜甫也不甘示弱,也写了“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回敬他。两人互相“瞧不起”,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越来越深厚。他们两人白天出去手拉手,晚上睡觉还盖一床被子,两个大男人的关系好到连我都羡慕。在他们要离别时,李白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我说李白呀,你还真是嗜酒如命啊,什么时候都能想到酒。
看完这本有趣的书,合上书本抬头看向远方,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们,和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些有趣的故事,这让我对枯燥的文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家乡的杨梅树_我家的杨梅树作文400字
家乡的杨梅树,勾起了我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春天,杨梅树上结出了很多果实,我会叫一群小伙伴,去摘杨梅。每次都能摘几大箩杨梅放在冰箱里。
夏天,我拿出杨梅一边吃,一边坐在杨梅树下乘凉。天气太热了,我都会和小伙伴在树下玩耍。因为树叶长得繁茂,晒不到太阳,所以我们会在那里玩。
秋天,我会和小伙伴在树下玩,秋风和落叶交叉出现,使我们玩得更加开心。
冬天,杨梅树变成了一棵光秃秃的老树。我和伙伴用布抱住它,使它温暖。杨梅树温暖了我们就开心。因为杨梅树是我们的伙伴,如果没有杨梅树就没有我们的快乐。有一天,村委会的人开会决定,要把杨梅树挖走,造房子。当时,我和伙伴就很生气,下决心要保护杨梅树。砍的当天,我和伙伴围着杨梅树,不让大人砍。我和大人争执,最终杨梅树保住了——被移植到村庄最显眼的一处——村委会东墙的一个角落安了家落了户。
我爱家乡的杨梅树,因为它是陪我长大的伙伴,也是勾起我小时候快乐回忆的一件珍贵的礼物,更是我生命中不可忽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杨梅_杨梅作文400字
我喜欢吃杨梅,虽然它有些酸,但是红艳艳的,让人看了很有食欲,所以我们喜欢它。
这个礼拜周末,我和妹妹到姑姑家摘杨梅。来到姑姑家,我们远远的就看见了在姑姑家对面山上那棵杨梅树上挂满了红艳艳,像小灯笼一样的杨梅,于是我和妹妹迫不及待的就拿好了工具去摘杨梅了。来到树下,我摘了一颗熟透了的杨梅放在嘴上尝了一下,顿时有一种甜甜的味道充满了我的味蕾,感觉杨梅真好吃啊!妹妹吃了也连连称赞姑姑家的杨梅。我们连忙动手摘杨梅了,我抓住粗大的树干爬了上去,妹妹从树下给我递上来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我用竹竿小心的敲着树干,让熟透的杨梅在震动下自己落到地上,顿时下起了杨梅雨,在树下的妹妹大叫着,原来是一颗颗杨梅掉下来砸到了她,吓得她赶紧跑开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摇下了好多杨梅,我想到还要给姑姑留点呢,于是,我就下来了,和妹妹一起将地上的杨梅捡到了袋子里。
回到家里,我们就赶紧将杨梅洗干净,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起来,我不会儿我们就吃了好多,渐渐的觉得杨梅开始吃的时候是甜的,慢慢的就变的有酸味了。
【99作文网】
文学巨匠雨果_写人作文450字
维克多•雨果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伟大的民族战士。
在他的手里,无数著作诞生。十几部诗集,十几部戏剧,近十长、中篇小说,数十篇散文和数十篇文学评论。这,就是雨果一生的成绩。他的作品而不仅产量高,质量也是都是上等之作。他的戏剧有激情的戏剧冲突和精美的台【yuerzhinan.com】词;他的诗歌充满激情,想象丰富;他的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曲折生动;他的论文思辨明晰,见解超凡。而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博大的爱心,则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性。
雨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民族斗士。他为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公正呐喊,他用自己的作品投身到政治斗争中,替穷苦分辨护,为受害者申冤,揭露复辟阴谋,……他以正义博爱之心关注着法国、关注着全世界。
他的爱国、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渴望自由……的性格都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父亲去世时,在被国王路西•波拿巴迫害到泽西岛……这些痛苦的遭遇并没有埋没雨果的才华。
在普法战争中,为了祖国,雨果甘愿用70岁的身躯去保卫祖国。
雨果去世后,没有用金碧辉煌的棺材装遗体,这是人们遵照雨果的遗言执行的。
这就是雨果,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伟大的民族战士。他那善良、博爱、公正、爱国的精神和作品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留守之声(晨曦文学社)
我叫张诗若,女,汉族,今年10岁,就读于渔溪小学四年级,家住渔溪乡六村五组,家里有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分别就读于渔溪小学一、二年级,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还在家务农,担负着照顾我们姐弟的生活、学习。我在两岁时就随父母在广州,读二年级时转回了渔溪小学学习,就读于学校当时的二年级,认识了我现在的“爸爸”-----我的班主任杨老师。从杨老师的身上,我感到了严父的慈爱,严师的和蔼,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爸爸”都无微不至,就如同我爸爸一样,也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很多人都说,我们的父母只顾在外面挣钱,留下老小不管。但我们的杨老师却经常说:“孩子们,你们的父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作为老师的我们就理所应当的承担起照顾、教育你们的监护责任。”这话不仅让我感动,让班上很多懂事的同学都很感动。“爸爸”严谨的教学态度,精彩的讲解,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他常由课文延伸到课外,教会我们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但在渔溪小学这个和睦、温暖的大家庭中,我并不孤独,因为我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爱,我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在爱的池塘快乐的成长,只为有一天蜕变成漂亮的“青蛙”,为这爱的池塘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而我们这爱的池塘的“主人”,不为名,不为利,只求某一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又像一条条丑陋的毛毛虫,心中揣着变成美丽蝴蝶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们可爱的“爸爸妈妈”们为此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当我们化茧成蝶,“爸爸妈妈”们却也皱纹满面,霜染双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老师,感恩我们这个温暖的“留守儿童之家”,她虽不大,却很温暖,她虽设备还很简陋,却充满温馨。
我们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是有爱,就很温暖,我们没有丝毫的自卑,有的只是自豪和感动,我们要立下志愿:在家要做乖孙子,听爷爷奶奶的话,为爷爷奶奶分忧,在学校我们要做好孩子,认真学习。我们要展开理想的双翼,凌空翱翔,搏击长空。
寻,文学踪迹-记叙文650字
窗外轻风拂过桌面,掀开诗集的一角。我抬首,眼光落定在纸面上——“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霎时,一幅生机勃发的景象如音符流淌进脑海。我被那想象中的画面迷住了:花开有声,风轻云淡。一股不可遏制的希望袭卷了我——身处这金陵佳丽地,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乌衣巷一睹诗中风光呢?
于是在那个遥远的下午,我离开书桌,走入大自然中,我感到了久违的放松。
朱雀桥下湖水东流,拍打着岸边的石阶,青苔在石缝间暗自生长,我看着不远处立在湖滩上的树丛,阵阵春风吹过,它们晃动着身子,好似随着潮水的节拍舞蹈,鸟雀在船只上驻足,和我一样,欣赏着这场轻歌曼舞。
水对岸的地上星缀着艳丽的桃树,灼灼桃花装点着典雅的江南。望着小巷深处,几户人家间升起了炊烟,袅袅的白烟缓缓飘摇,消散在风里。
站在朱雀桥上,望着前方,夕阳为炊烟染上暖橘色的光,有燕子在屋檐下安家。乌衣巷的轮廓在我脑海中清晰分明,眼前却是一片模糊,刘禹锡吟诵这首诗的背影闪烁在脑海。不知这高楼下的泥土里是否有一片曾为他遮挡风雨的瓦在沉沉睡着,和我一样梦到他浮浮沉沉的一生。
我恍惚着想刘禹锡是一个踟蹰于过往与眼下的诗人,他的衣摆沾着前朝的朝露,拂过当时的残阶,以才情,以心态,温热了亘古的秋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也曾见过这样的变迁,时光湍流里沉浮的他是否也会在旧时燕雀飞入朱门时,想起曾经凝眸望向它们的自己。谁都无法留住时光,但一幕幕回忆却始终清晰,留下了一页页记录,历历在目。我望着高楼眼前的景,心却沉沦进诗中的一撇一捺中去了。
这文学的踪迹啊,融进了乌瓦白墙,融进了青石板巷,融进了乌衣巷口的夕阳,融进了刘禹锡的一生。穿透古往今来荟荟众生的目光,落在了我心上。
美味的文学-读《文学名家作品精选》有感550字
暑假里,我读了《文学名家作品精选》其中老舍先生的作品让我大开眼界!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的笔名,光听这名儿就像是一个老顽童给自己取的“外号”。老舍先生的文章不像其他大文学写的文章,“正儿八经”、“一丝不苟”,他写的文章更像是日记,记录着他的生活。
不管写什么题材,小说还是散文,总能从字里行间中看见幽默的火花在闪烁。他自嘲自己的字说:“行列有时像歪脖树,有时像曲线美,整齐自然不是美的要素,要命的是个个字像傻蛋,怎么耍俏怎么不行”。看完这段后,我哈哈大笑,好奇心驱使我往下看,我想,这也许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要说最喜欢的文章,那非《落花生》莫属,老舍先生没有丝毫掩饰地说出了对花生的喜爱,他先说自己很谦卑,然后说有了花生,就比秦始皇还骄傲,这么看来,花生在作者眼里就是个宝贝。最让人叫好的就是那句:“按照哥伦比亚的哲学博士的辩论证法看,这当然没有误儿”。作者把花生“引”到哲学里,再加上老北京人的儿化音,直让人笑的肚子疼。你是不是也感觉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风趣与好玩,还很贴进我们的生活,让人读了之后感觉很亲切。
老舍先生很善于放大人物的特点,他写《马裤先生》时,放大了主人公作威作福、令人生厌的市侩形象;写《懒人》放大了主人公不思进取、麻木不仁的形象;写《我当了巡警》放大了旧社会当时制度的腐朽。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放大描写可以更好的描写人物的形象,反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读经典文学,读大师作品,可以让我体会到文字的精彩,可以让我体味人生的百态,对我来说是一种“美食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