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故居_记一次游玩作文600字
灰色的瓦墙和紫色的门窗,古朴典雅,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屹立在大门两旁,院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醒目地写着“乔冠华故居”五个金字。
穿过一扇拱形的圆门,我来到了主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面靠墙摆放着的一张古红色的条形木柜,木柜上方挂着乔爷爷的一幅彩色照,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柜前的一张四方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周围的玻璃柜里放着他写的书稿。
走进东厢房,墙壁四周有反映乔爷爷生平事迹的照片,这里记录着担任外交部长时的辉煌业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名为《乔的笑》的照片,那是乔爷爷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被记者簇拥着的照片,乔爷爷笑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家的气魄,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外交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墙上有几幅乔爷爷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留影。而在西厢房,唯一的一张彩照就是乔爷爷夫妇俩的合影。在这张照片中,乔爷爷春风满面,神采奕奕,这张照片是他逝世前一个月零三天留下的。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斗争,坚持忘我地工作。
乔爷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家,为我们国家取得了合法的国际地位,树立民族的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祖国外交事业上,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回去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千古名句,乔爷爷就像春蚕一样,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祖国。是啊,做人,就应该像乔冠华爷爷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啊!乔爷爷,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您!
梁启超故居之行
最近在《开学第一课》里,歌手张杰演唱的《少年中国说》轰动校园,所有人都记住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这几句话,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作者梁启超先生呢?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祖父和父亲都饱读诗书,母亲又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童年时的梁启超就受了祖父、父亲和母亲三人的影响,在这个书香家庭里成长。
梁启超家附近有一座塔叫凌云塔,小伙伴们都喜欢在凌云塔里捉迷藏,别的孩子玩玩就算了,梁启超可不,古代的曹植不是七步写诗吗?我能不能绕塔七圈写首对联呢,他一边绕塔一边冥思苦想,果然,七圈以后,当时只有六岁的梁启超作出了一副对联“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好相”这幅对联,他的祖父本要赏他一吊钱,可是好学的梁启超只是向祖父讨了他书房里的那本《古文观止》。看,小时候的梁启超这么聪明好学,这给他之后那颗爱国、救国的心埋下了伏笔。
今年的十一长假,爸爸妈妈专程带我去天津参观了梁启超故居,我有幸得以在实地亲身体验梁启超先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先生的饮冰室,我看见了他亲笔写的那篇《少年中国说》,笔迹铿锵有力,不是寥寥几笔“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而是很大一篇,什么“鹰隼试翼,风尘翕张”还有不少我从没见过的成语,但我理解他的意思是——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不仅是曾经的好少年,而且是当时国家的栋梁,还是位好父亲,他的九个子女个个都成才,有建筑巨匠、考古学家、火箭专家等,“一门三院士”在全中国的家庭里找不出第二家了。当人们问他的儿女时,儿女们总是回答:“父亲教导我们三点:一是要好好读书,读好书,二是要趣读书,活读书,三是要爱国,要救国。”
《少年中国说》深深刻在我心里,时时激励着我。希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是让少年【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停留在嘴上,而是牢记在心中,刻骨铭心!
指导老师点评:好多孩子去过不少名人的故居,大多是走马观花,略知一二。可这位小作者去了梁启超的故居后,能用心回忆看到的故事,引用至理名言,把心中的想法、感悟认真记录下来,这样的走访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参观胡雪岩故居-写景作文800字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一名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他的故居会不会很大、很漂亮?我带着这个疑问,在杭州参观了胡雪岩故居。
花园
走到胡雪岩故居大门口,我发现墙壁、门楼和巷子旁边的小店差不多一模一样,顿时失望起来。当我走进大门,眼前景色突变。四周的墙壁大概有两层楼那么高,上面爬满了爬山虎;地面上铺的全部是石板,每块的形状、大小都差不多一样。当我又推开一扇门,发现里面竟然有个大花园,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在水塘中心,被茂密的植被簇拥着。水塘上有小桥、长廊,在长廊的尽头还有几座假山。水里游着五颜六色的锦鲤,四周的树木倒映水面,非常漂亮。我认真看了花园中的树木,有竹子、有梅花,还有叫不上名字的树木。就在一丛树后面,竟然有一个溶洞的进口。我钻进溶洞,发现里面四通八达,还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大厅。当我从溶洞里钻出来时,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鸳鸯厅
我定睛一看,一个木牌子上写着“鸳鸯厅”。“这里怎么还有一个大厅呢?里面的对联这么熟悉,好像见过。”对联上写着“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哦,原来《唐伯虎点秋香》里面那个对联出自胡雪岩故居啊。
为什么这个大厅叫鸳鸯厅呢?我四处看了看,发现这里和别处也没什么不同。导游说:“这里之所以叫鸳鸯厅,是因为它两边的结构非常像,但又不一样,比如左右两边的屏风、桌案和花瓶、茶具都有区别,所以叫鸳鸯厅。”
我抬起头发现,鸳鸯厅的窗户、房梁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形,有亭亭玉立的仙女,有高达英俊的男子,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导游说,胡雪岩故居建造的时候,光门把手和窗棂上用的黄铜,就用了两吨多,而且全是从德国进口的。
文物区
离开鸳鸯厅,我又走进一座大房子。房子正中间挂着一幅画像,以为老人头戴官帽、身穿蓝色官服,神态庄重地坐在椅子上。他就是胡雪岩。旁边挂着一口铜制的大钟,是胡雪岩从日本买回来的。墙上还挂着胡雪岩写的字,落款的“胡雪岩书”写的非常工整有力,都说字如其人,看到胡雪岩的字写得这么好,他应该非常有才华吧。
一直逛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们才看完胡雪岩故居。在回去的车上,我想,这位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真厉害,光房子就这么大。不过那时候很多人吃不饱饭,如果他能多给穷人些钱,就更好了。
参观梅汝璈故居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昌晚报小记者参观了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的梅汝璈故居。
走进梅汝璈故居,一眼就能看见梅汝璈的石头雕像,手里拿着一本书,满腹诗书,气质轩宇。墙上贴满了许多有关梅汝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大法官的一些图片资料。小记者们在老师的要求下,安静整齐地在雕像前排好队,全体脱下记者帽,声色严肃,心情沉痛地朗读“南京,我的南京”这首诗!心里很酸,眼泪在眼眶打转,一幅幅悲愤的场面,一个个惨不忍睹的酷刑浮现在脑海!在这庄严肃静的日子里,小记者们都表现得异常严肃,不再有人调皮捣蛋。朗读完诗后,我们面对雕像默哀三十秒,缅怀同胞,对逝者的哀思与悼念!接着我们在写着“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的条幅上,有力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并在宣誓仪式上表达了永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的决心!
完成这些仪式,我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梅汝璈故居内的各个展厅,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梅汝璈这个伟大人物及他在东京审判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最让人触动最深,悲愤交加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那些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的图片,日军的肆虐,烧杀等残暴卑鄙手段使得死难同胞横死遍野,尸骨残骸真是残不忍睹!
这次参观梅汝璈故居,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是不可以忘记历史,不可以忘记悲伤,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奋图强!
我为创文创卫出把力创卫创文作文600字
“汕尾是我家,文明靠大家。【https://www.yuerzhinan.com】”每次听到这一口号,我就热血沸腾,我就想为汕尾做些什么,一直盼着为汕尾创文创卫出份力,终于今天让我盼到了。今天,天作教育组织在园林西区的停车场打扫卫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这里可真是污七八糟、脏乱不堪啊。
大家开工了,有的拿扫把,有的拿夹子,还有的拿垃圾袋等等。我刚走出一步,就看见了一地的枯枝烂叶,我刚想逃走,就来了一个同学,她争先恐后地扫了起来,她站在枯枝烂叶的旁边,然后边走边扫,最后拿起灰斗,把枯枝烂叶扫进去。怎么回事?我为什么要逃走,不上前扫走枯枝烂叶,我也有拿扫把啊。
看大家扫地,忙得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又看见了一个男同学,他正在把几枝树枝扫进灰斗里,可他怎么扫也扫不进灰斗里,我看他很焦急。我被大家带动起来,想把树枝扫进灰斗,可扫了几次也不成功,我用脚把它拨了进去。
我看同学们在热火朝天的打扫卫生,我也认真扫了起来。
我来到一个停小车的位置,一扫全是灰尘,看着那灰尘,我也不嫌弃地动了起来。扫了几分钟,终于把灰尘扫成了一堆。又不知道哪来的“妖风”,一吹灰尘又乱了,我又要重扫一次。真是讨厌那“妖风”,希望不要再来了。
不一会儿,就要收队了。污七八糟的地,被我们扫得差不多。
如果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汕尾就会变得更美。我们小学生是以后汕尾的主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我们小学生更要为创文创卫多出一份力。
突然,我仔细一看,还有一点点垃圾和灰尘,我马上往后退了几步,把那垃圾扫了起来。我扫完了之后,我想无论多脏多累也得把地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