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记叙文800字
除夕,在中国,是一年中红火的日子、热闹的日子、团圆的日子。这么重要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却有很多同样的风俗: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而我的家乡东北吉林,除夕风俗亦有些不同。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妈妈带着礼物,早早地乘车赶回家乡,爷爷、奶奶也早早地就在大门口等候。一阵问候之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贴对联,每年必不可少。爷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对联,让我帮忙贴好。而我最感兴趣的是贴窗花,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爷爷,贴窗花吗?”我着急地问爷爷。“当然,你看,都准备好了,在桌子上呢!”爷爷的目光转向桌子。
我走近一看,果然,桌子上已摆满了窗花。啊!太漂亮了!有传统的鲤鱼送福、金玉满堂、喜鹊登梅,还有应时的牛年窗花,金牛送福、牛年大吉、牛年好运……爷爷指着一副精美的窗花,认真地说:“孙女,这是专门给你贴的!”我仔细一看,嗬!一头小牛抬着头,竖起牛角,奋起牛蹄,威风凛凛,真是“牛气冲天”!且不说那工艺有多精美,只看寓意,就足以令人振奋!我笑着拍手叫好!我和爷爷一起贴好了窗花,阳光照在红色的窗花上,鲜艳得喜人,火红得耀眼。整个屋子里,立刻洋溢着一种过年的气氛。
贴完窗花,爷爷在自我欣赏着窗花,我跑到厨房,和奶奶、妈妈一起忙活年夜饭,当然少不了包饺子。其实,我早就学会包饺子了,只不过比起奶奶包的饺子,我还差一点儿。奶奶包的饺子一个个很“精神”,而我包的饺子有的都“趴下”了。妈妈笑我,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结果又搞了一头面粉……年夜饭上桌了,有红烧肉、炖鲤鱼、烤大虾,还有新鲜的蔬菜……然后是美味的饺子。一家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新年的祝福、新年的企盼,尽在其中。
年夜饭之后,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跑出来了。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们一起在外面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们拿来好多鞭炮烟花,躲得远远儿的,看着大人们放。虽然我们躲得远远儿的,但是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烟花,生怕一眨眼的功夫,美丽的烟花就消失了。那烟花一个一个飞向天空,然后在半空中绽放,好似孔雀开屏,宛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花伞……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玩“仙女棒”了,那是一种拿在手里玩的小烟花。点燃之后,就像许多“萤火虫”在飞舞,还可以甩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我们满院子地跑着、跳着、闹着、叫着,无数的“萤火虫”跟在我们的身边,映照着我们的笑脸。
在家乡的除夕夜中,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在响亮的鞭炮声中,在热情的祝福声中,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了!
家乡的风俗立春--写景作文550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万物复苏的春季。正可谓“和风拂面暖阳还,冻土僵川始解寒”。
在我们北京,立春日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炒合菜”。古人云:“咬春萝卜同梨脆,处处辛盘食韭菜。”将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以及嫩菠菜炒在一起,便是“合菜”,上面若能再盖上一张摊鸡蛋饼,那就成了北京名吃“合菜盖帽儿”。北京人则称它为“金银满堂”。
春初,空气有点湿润,却仍带着些寒意。以往每逢立春,爷爷都会给我们做春饼,爷爷做的春饼薄且透明,包裹上我爱吃的各种蔬菜,卷成想要的形状,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回味无穷。春饼里红的、【www.yuerzhinan.com】白的、绿的、黄的……缤纷的色彩,更时时觉得是盛宴。妈妈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春天的新鲜蔬菜,迎接新春彩头!”我也曾在市场见过做春饼皮的师傅,只见他一手拿锅、一手拿面,轻轻将面在锅上粘一下,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张春饼皮儿。但在家里,我屡试屡失败,最终还是买了现成的春饼皮儿。
对于我而言,每年的立春除了吃炒合菜,吊香穗就是最大的乐趣所在。小时候,每到立春,我便会追着妈妈问:“妈妈!你今年打算给我做一个什么样的香穗?一定要是最漂亮的!”在一年一年的盼望下,吊香穗成了我对立春最深的记忆。
立春代表着新的开始,同时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与希望。北京人在立春那天,是要吃炒合菜的,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还带来了吉利幸福的美好寓意。
家乡的风俗-写事作文500字
过年包饺子,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还乡后,发现当地的人们总是冻得双耳溃烂,便命人架起铁锅,将祛寒药材包在面皮中做成耳朵状,起名“娇耳”,很快人们的病便好了起来。后来,包入其他食材,因其味道鲜美便被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改名“饺子”。
包饺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不简单。首先就是饺子皮了,皮要大小适中,厚薄得当,如果皮太厚,饺子的口感会变差,太薄的话又容易破,所以怎么把握这个厚度就是门大学问了。下面就到了馅,这就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了,什么青菜猪肉,白菜虾仁等等,反正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下面正式开始包饺子,先拿起一片饺皮,平铺于手心,用筷子夹起一块馅置于其中,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会“胖”,少了不好吃。然后将饺皮两边蘸点水,对折,用力按紧,这样一个小“耳朵”就诞生了。
最后一步吃,将饺子放入锅中,看着它们上下翻腾的不亦乐乎,一股香味蔓延开来,如此美味,怎不叫人垂涎欲滴呢?盛上大碗的饺子,就着酱油或者醋,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在口中来回荡漾,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环绕了,即使口味再刁钻的人,也会感叹的说声好吃。
在一家的欢声笑语中,伴着过年的爆竹声,几十个饺子不一会就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我们家乡包饺子的习俗,好玩又热闹。
祭祖-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是爷爷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他要带我们去祭祖。祭祖要买的东西很多,比如水果、纸钱、香烛、爆竹等。爷爷总提前准备好所有东西。
祭祖的路上杂草丛生,爷爷忙着用镰刀把杂草割掉,以保证我们几个走得更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祭祀的物品送到目的地。
终于到了,爷爷又忙着摆放贡品。我们几个小孩儿放下手里的东西,就你追我赶的打闹起来,顽皮的男孩子在坟头上上蹿下跳。爷爷生气了,把我们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晚辈对长辈一定要尊敬,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更要敬重。你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被爷爷训了一顿,我们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教育完我们之后,爷爷就放起了爆竹。等到爆竹放完,确定安全后,爷爷就点燃了香烛插在坟前,又让我们一人拿一叠纸钱烧给太爷爷。爷爷一边烧纸钱一边对着坟头说着请求太爷爷保佑孩子们健康幸福之类的话。我们也学着爷爷的样子请求太爷爷保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福如东海之类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祭祀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礼仪。怪不得爷爷如此看重!如此讲究!
家乡的风俗除夕饺-叙事作文600字
我,一个城里出生的孩儿,自然不懂得什么老套的风俗,但是对于除夕日的深爱却丝毫没有减弱。
“奶奶,奶奶,今天我可要穿新衣新衣服……”一大早,我就对奶奶喊。
不得回话,我就从衣柜里小心拿出我“珍藏已久”的大红羽绒夹袄。套上亮丽的“红衣”,拉上拉链,对着镜子照呀照……嗯,真美!
我来不及花更多时间来欣赏我的新夹袄了,因为我已经闻到一股谈淡的饺子香了。我一个箭步冲到厨房。奶奶,奶奶,你在哪儿?“饺子煮好了吗?”透过锅盖,看到一大锅饺子还半沉在水中“游荡”,我急https://www.yuerzhinan.com得来回在厨房渡步。
终于,奶奶来了。她掀开锅盖,锅中蹿出一股热气,锅盖上全是水珠。“她拿起一把锅铲在锅中搅和。一股浓浓的芹菜香直冲鼻端,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奶奶,还没好吗?”我急得汗都冒出来了。
“快啦!马上就好啦!”说着,她又盖上了锅盖。
"噗……没过一会儿就听见锅中又嘟囔一声。啊,应该是好了。我迫不及待掀开锅盖,烟气冲到了我的脸上,端着早已调好酱料的调料碗,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个元宝般的饱满的饺子全都夹到碗里来。饺手皮明显膨胀了许多,个个都挺着小肚子。
“哎呀,奶奶,这个饺子怎么裂了缝儿?”
“唉,宝儿,大年三十儿可不能这么讲,裂了缝说得多不吉利,应该说,饺子笑了……”奶奶似乎有点儿不高兴。
长辈们都到齐了,我们也坐到了餐桌上。吃之前,奶奶还得做祷告:说一些祝福语、寄托语、感恩语给上帝听,还要让上帝保话我们一家人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幸福安康。
长长的祷告结束后,才开饭。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先动筷,只要他拿起筷于开夹饺子了,我们也就可以开吃了。
我立刻拿起筷子,大筷大筷地往嘴里送,大口大口地咀嚼着芹菜馅儿。“宝儿,筷子要拿紧了啊,可别掉了!”奶奶又说道。我只得照做,然后埋头吃我的饺子......
家乡的风俗-叙事作文600字
是谁在白花花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暖意?是谁在大雪纷纷中露出一抹红色?——是窗花。
每到过年的时候,乡里就十分热闹,家家户户都要剪窗花,贴窗花,大家会刮去旧窗纸,给窗户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窗花。
外婆剪得一手好窗花,这是从外婆的妈妈那里传下来的手艺。她戴着眼镜坐在窗前,小巧的剪刀灵活地在手中旋转,在纸间穿梭,左右回旋之间,一幅幅漂亮的窗花也就随之而来。剪出的灯笼,红红火火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喜庆;而那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咧嘴笑着,手中还捧了一条金色的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那笑容可掬的财神,手里摇晃着两个大红包,寓意财源滚滚……剪着剪着,外婆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回忆。随着剪刀的舞蹈,我仿佛看到菜园里,油菜花开了,一片金黄,一只只蝴蝶飞快地起舞,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越来越多已剪好的窗花叠到了篮子中。
外婆把红纸对折了两下,然后飞快地舞动着剪刀。刷刷地,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虎出现在了眼前。我也学着外婆那样,开始剪小老虎。我静下心来,小心翼翼地按外婆教的方法剪。越来越多的纸屑掉落下来,很快,一只虎虎生威的小老虎便出现了。突然间,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过年时为什么要剪窗花呢?我便问婆。外婆笑着回答我说:“春节剪窗花呢,是为了表达对新年的祝福,还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啊!”我望着那一团团喜气的窗花,上面的图案仿佛都有了生命,诉说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户户的春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窗户变成了宽大明亮的玻璃窗,但窗花仍在。各种各样的窗花贴在窗上,给家里增添了一份安宁、祥和的气息。
中秋之夜-家乡的风俗作文650字
中秋这天,圆月高挂空中,林荫小道上到处弥漫着桂花浓浓的香味,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个月饼,寓意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露天的大圆桌前,桌边开着桂花,发出幽幽的清香。可我们顾不上赏花,眼睛一齐望向深邃的天空,盼望着圆月的升起。大圆桌上摆满了香味扑鼻的点心和糕饼,有绿豆糕、有黄豆饼、有月饼……还有我最为喜爱的桂花糕。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桂花糕在小圆盘中亭亭玉立,上面印着十分传统的花纹,好似一位身姿轻盈的仙女于盘中挺立。“精雕细琢”的桂花糕上洒落一枚枚金黄的桂花,白衬托着金,金又映衬着白,仿佛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用小手托着金黄的桂花糕,一口咬下去,软糯可口,舌尖刚触到糕上,诱人的桂花香就瞬间充斥了我的口腔,钻据了我的味蕾,满脑子都是桂花的甜香。再咬第二口,糕饼的味道和桂花的味道已经完全的融为了一体,糕饼糯食的口感,桂花迷人的香味,两者互相搭配,简直就是天堂美味,让人欲罢不能。我尽情的畅游在这无与伦比的美味中,无法自拔。倾刻间,小圆盘已是空荡荡的一片,只留下一些糕饼的细碎和一阵桂花的幽香。
“快看,月亮升起来了!”背后传来姐姐的惊呼,我猛然一惊,立马抬头望去,深蓝的星空中突然出现了小半边月亮金黄的面孔,给漆黑的天空增添了一抹色彩。过了些时候,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穿梭于无尽星空之中。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洒下晶莹的月光,洒在池塘中,洒在桂树上,洒在酒杯中,洒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月光无处不在,整个世界都变得晶莹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明月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像是点点碎银,散落其中,是那么耀眼,那么夺目。
中秋之夜,家人团圆,吃桂花糕,饮桂花酒,观赏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