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木石情缘-《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吗?外国有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很多部的小说,创造过四五百个人物形象。而《红楼梦》这一部书里就有大概200~0个人物形象,就贾宝玉这一家子里头就有多个人物,而且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细腻饱满、多情多义。因此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完全的去解读的。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全书一共有0回。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线索,讲述了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开篇说贾宝玉是一块石头变成的,是神仙下凡投胎的。而贾宝玉每天都精心照顾一株绛珠草,绛珠草就决心要用自己的眼泪报答他的灌溉之恩。这本书感情非常丰富,多读几遍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理解。我第一遍看红楼梦,觉得并没有比《三国演义》好看,贾宝玉四书五经不爱读,整天气他爸,林黛玉体弱多病的,稍微受点刺激就感冒啥的躺在病床上......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渐渐的理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物形象。贾宝玉不是不爱读书,而是因为他不喜欢读死书;林黛玉从小妈妈就去世了,因此很敏感。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把前面的人情世故看得更仔细了,明白了最后贾宝玉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真正爱的人的灵棺,会和自己的花轿擦肩而过的那种悲苦,除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谁也不会真正明白。
我惊叹《红楼梦》里的人物被曹雪芹描写得如此细腻,故事情节如此丰富,有时读着读着会让自己进入到故事角色中,有时又会跳出故事去理解人物的处境。《红楼梦》这本书非常值得你去阅读、去钻研、去明白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也会有很多的收获。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600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文人曹雪芹经历十年,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这部巨著共120回,通过富贵公子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yuerzhinan.com】爱情、婚姻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红楼世界”。由于它太过于出名,甚至连毛泽东都说:“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不过最可惜的是,曹雪芹未写完《红楼梦》就去世了,后人补上的40回远远不及前80回,真是令人悲叹。
作者曹雪芹在文章中揭清之失,吊明之亡,极大讽刺了当时贵族的奢靡之风,揭露封建社会的恶习,和政府的贪婪行贿,总之,《红楼梦》不仅是一本人情小说,还是一本批评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不得不说,本书的作者曹雪芹真是用心良苦。
在本书中,最为癫狂的肯定是贾宝玉。他虽然是贵族公子,口中含着通灵宝玉出生,按理说他应该继承家业,发扬光大。可他却沉溺于大观园的“女儿国”里,虽然他代表着抗击封建社会制度,可我认为,贾宝玉是个酒色之徒,辜负了整个家族对他的希望。
再是林黛玉。她可能是大观园里最悲惨的人。她多愁善感,因此经常生病,她经常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因此与别人格格不入。她是大观园里最出名的诗人,那《葬花吟》可以说是千古一曲,但相对应的,也是那悲惨的黛玉焚稿,最终病死。
再说说刘姥姥。按照现代的眼光,刘姥姥应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家人物。可在作者的笔下,她幽默可笑,足智多谋,为了家里的生活,他不惜放下面子,进了大观园,最终带着银子满载而归,并且还给大观园里的人留下来很好的印象,真是厉害。
《红楼梦》,人情与讽刺并存,权利与金钱而对,《红楼梦》真乃天下第一小说也!
《红楼梦》-续写作文550字
自宝玉出家以后,他就不再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宝二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白天在街上流浪,晚上露宿街头。他很饿,但是身上没有一点钱。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了一个姑娘,两湾四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不是林妹妹吗?她怎么在这里?欣喜若狂的贾宝玉冲上前去,控制不住他的情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抓住她的手,激动的问她:“林妹妹,你怎么在这里?”那位姑娘一把甩开他的手:“我并不认识你,想必这位先生认错人了。”
宝玉听了此番话,脸色顿时苍白,晕倒了……
当宝玉恍恍惚惚的睁开眼睛时,他已经在那姑娘的家里了,他的旁边还坐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女子,还拿着一个白色的手绢,上面用毛笔写了几首诗,宝玉还没回过神来,没有仔细看那块手绢。见宝玉醒过来,她便迅速擦干泪水。还跟宝玉说了几句话,宝玉只顾着看他的屋子,没有听清说的是什么。
晚上,宝玉躺在她家的床上,彻夜难眠。
第二天早上,宝玉刚从睡梦中醒来,发现那姑娘不见了,只看见他的床头边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的大概意思就是她要出去一会儿,让宝玉吃完早饭就走,宝玉也管不到那么多,冲出去找林黛玉。可是找好久都没找到,后来他看见一位道士,他就悄悄跟着那位道士,那位道士走了许久,找到了那位姑娘,他们俩神神秘秘的走进了一个石头里,待他们俩进去后,宝玉也跟着进去了。石头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宝玉到了那儿,看见了一株仙草……
读《红楼梦》有感-小学生暑假作文600字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清高,宝钗的端雅大方,凤姐的心狠辛辣、见风使舵······随着他那优美的文字,荣国府不为人知的凄凉与悲惨为之揭开。
我很喜欢黛玉,十分欣赏她的诗情画意。每次她和姐妹们赏花饮酒作诗时,总是艺压群芳,才气逼人。无论是“少年听雨歌上楼”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燕放归”的凄凉,都能体现她才貌双全的气质。书里众人都说她说话刻薄尖酸,爱生气,比如周瑞媳妇去看望薛宝钗,薛姨妈拿出十二枝纱花送给姑娘们,可唯独把剩下的两朵才给了黛玉,黛玉问其他姑娘有没有,周瑞媳妇回答道:“其他姑娘都有了剩下的两朵给林姑娘。”黛玉就冷笑说:“我就知道嘛!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呀!”结果周瑞媳妇听到了一言不发,周围听到的人还说她说话刻薄!读到这里我到觉得她不是刻薄的人,我到觉得她是一个内心十分敏感又坚强的女孩!在那么大的荣国府里没有一个她可以依靠的亲人,只能自己保护自己。是环境的虚伪庸俗,才使她矜持孤高、警惕小心,是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才始终孤芳自赏、目下无尘,语言比刀子还利害,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只可惜的是她最后终落得“一缕香魂烟吹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悲惨结局。回想当初,黛玉进荣国府时,府中上上下下都十分欢迎。然而当她父亲去世后那些对她嘘寒问暖的人都对她冷淡下来,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又有谁关心过她的死活呢?
看到这里,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总而言之,林黛玉的悲惨结局令人十分惋惜。烟云散去,只剩泪迹斑斑,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推荐一本好书作文350字
同学们,你们读过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吗?最近我读完这本书,心潮澎湃,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分享与推荐。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惨爱情故事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个家族由盛而衰的为背景,主要讲述了贾府的事情。
这本书用尽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各个人物栩栩如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大气的薛宝钗,温柔可亲的贾府“四春”,泼辣精明的刘熙凤,心直口快的史湘云……但最后林黛玉身亡,薛宝钗独守空房,贾宝玉弃家当僧……
《红楼梦》这本书批判了清政府对百姓的压榨,展现了一幅家族盛衰的画卷。同时,也告诉我们:平时不要太【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奢侈,要记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要将兴盛的家族变得衰败。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读了这本《红楼梦》,保证会让你受益匪浅。
红楼梦之多面王熙凤-写人作文600字
《红楼梦》之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她有一双迷人的三丹凤三角眼,两条弯弯的吊梢眉,身材苗条,性格豪爽、毒辣。她能让贾府的人个个服服帖帖,她是谁呢?她就是“胭脂粉队”的领头人物———王熙凤。
王熙凤又名凤姐,凤辣子。她是一个八面玲珑、干净利索的人,说话能让贾母拍手称快;花言巧语能够让各位嬷嬷心服口服;厉声谴责能让众多丫鬟兢兢业业;行为举止能够让贾府的兄弟姊妹们啧啧称赞……像王熙凤这样的“女强人”谁不会竖起大拇指呢?
像凤姐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也是有很多负面的事情。因为美丽温柔的尤二姐的美貌和性格让凤姐产生了巨大的嫉妒,而且也让王熙凤多情的丈夫对这位“二奶奶”产生了不可丈量的爱意,让凤姐又气愤又恼怒。她想尽办法置尤二姐于死地,最后让尤二姐难过至极吞金自尽。她克扣下人的工钱去放贷,这让贾家离败亡又进了一步。果然,狠心、毒辣、贪财的她注定没有好果子吃,最终导致了家败人亡的后果。
但是这个毒辣的“王夫人”不只有贪婪的一面,还有精干的一面。 凤姐她圆滑、大方得体、热情活泼,也是一个深谙世事的人。怪不得贾母叫她“凤辣子”。她乐于助人,对破落的远方亲戚刘姥姥伸出了援手,带刘姥姥玩赏了大观园,也赠送了20两银子给她。她做事有条不紊、一丝不苟,为贾府的很多大事张罗,走亲访友就离不开她的主持也因此,当她家道中落时,姥姥立即出手相助,帮助了即将被卖出的巧姐儿。
王熙凤,不能简单的评价是好是坏,她是一个很立体的人物,凤姐的多样性格塑造了她完美的人生。有了她的存在,让《红楼梦》这本书显的更加生动,更加多彩!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650字
要数四大名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段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核心,以费、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家史为轴线,浓缩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此外,在我看来《红楼梦必有“三个最热闹、最有趣和最凄惨,分别为《元妃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和《黛玉焚诗稿》。
要论我最喜欢的章节要属《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刘姥姥是个久经世故、知世故、懂变通的老寡妇。是个姓王的小户人家,因年成不好,无过冬之物,刘姥姥便想起当年与王夫的父亲和凤姐的祖父连宗的事情,便带着孙儿板儿前往贾府攀亲,最后满载而归。文章中有不少刘姥姥经典的对话,如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就没了。”“城里人不但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虽然生活在农村,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是刘姥姥的幽默、风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将刘姥姥的乐观、知世故但孤陋寡闻展现得淋漓尽致。《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则幽默搞笑,以饭局为主要内容,其中有一段王熙凤回答刘姥姥茄子做法的描写给我深刻的印象。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这一道菜的详细描述,突出了贾府的奢侈豪华。还通过刘姥姥的外孙板儿这种初见世面的农村小孩好奇、顽皮的形象与大观园的丫鬟们个个知书答礼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映封建制度的腐朽。
这个为了生计,为了报恩,不计姿态不端架子的姥姥,在我心里,她不是大观园的丑角,相反,她是生活的智者,勇者。于此,我不合时宜地想起那两句诗歌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插满菊花的刘姥姥在我心里,何尝不是一个深谙生活滋味又超然于世人嘲笑之外的诗人?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肯定不仅仅只是说情爱,更是对时时封建社会时代内容的一种呈现。